• <dd id="ngf0b"><big id="ngf0b"></big></dd>

      <button id="ngf0b"><object id="ngf0b"></object></button>

      <th id="ngf0b"></th>

      <dd id="ngf0b"><track id="ngf0b"><video id="ngf0b"></video></track></dd>
      <dd id="ngf0b"><track id="ngf0b"></track></dd>

      <th id="ngf0b"></th>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金融 > 正文

      海南銀保監局發布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提示

      海財經·證券導報4月18日訊(記者 洪佳佳)近期一些不法中介發掘“商機”,冒用銀行名義聯系消費者,通過頗有誘惑力的條件,誘導消費者使用不法中介服務,讓消費者付出高額服務費或“打點費”后,使消費者面臨個人信息泄露、征信受損以及經濟損失等風險。4月17日,海南發布關于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提示。

      風險一:貸款電銷“陷阱”。不法中介使用非銀行對外公示的官方號碼向消費者進行貸款電話營銷,聲稱自己是某銀行貸款客戶經理或某銀行助貸機構人員,收取高額手續費,騙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甚至直接“手把手”教客戶在網貸平臺貸款后詐騙貸款資金。

      風險二:征信修復“美夢”。不法中介利用存在不良征信記錄的消費者急于貸款的急迫心理以及對“征信修復”概念的誤解,以“征信修復、洗白”等名義發布廣告或短信,收取高額代理費用,騙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慫恿或直接代理消費者投訴金融機構,伎倆失敗后不予退款或直接失聯。

      風險三:轉貸降息“隱患”。不法中介向消費者推介房貸轉經營貸,宣稱“轉貸降息”,誘導消費者通過中介過橋資金結清房貸,通過偽造流水、包裝空殼公司等手段“幫助”消費者用經營貸歸還過橋資金。此行為涉嫌騙取銀行貸款,消費者將面臨違法犯罪、征信受損、資金鏈斷裂、高額費用和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隱患。

      風險四:賬戶租售“騙局”。不法中介利用部分消費者尤其在校學生獲利心理,通過收購閑置銀行卡等行為,誘導消費者將個人名下的銀行賬戶出租或出售,為不法分子犯罪提供支付結算、互聯網接入等“幫助”。消費者無形中成為違法犯罪的“幫兇”,情節嚴重者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為此,海南銀保監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識別不法中介,警惕接聽非銀行公布的官方熱線,防范不法分子“甜言蜜語”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

      一是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咨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不輕易登錄不明機構網站和鏈接,不輕信自稱某銀行的陌生來電;切勿相信打著辦貸、轉貸、降息、修復征信等名義收集個人信息或收取手續費、保證金等詐騙行為。如有辦理貸款、征信異議等金融業務需求,請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咨詢了解,避免被不法中介誤導,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二是注意個人信息保護,避免經濟損失以及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不隨意透露身份信息、銀行賬號、財產情況等個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不出租、出售和出借個人銀行賬戶,避免被犯罪分子用于非法套現、洗錢、轉移詐騙資金、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關鍵詞: 海南銀保監局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風險提示
      責任編輯:林有康

      Copyright©海南日報報業集團 海財經·證券導報       電話:0898-66810989

      傳真:0898—66810874      舉報郵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5樓      備案號:瓊ICP備2021009621號-2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1. <dd id="ngf0b"><big id="ngf0b"></big></dd>

        <button id="ngf0b"><object id="ngf0b"></object></button>

        <th id="ngf0b"></th>

        <dd id="ngf0b"><track id="ngf0b"><video id="ngf0b"></video></track></dd>
        <dd id="ngf0b"><track id="ngf0b"></track></dd>

        <th id="ngf0b"></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