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3月31日訊(記者 康景林)3月3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舉行《ESG投資如何行穩致遠》分論壇。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朱雋談了中資企業在海外經營時,如何強化“S”與“G”兩個維度的工作。
朱雋在會議現場發言??稻傲?攝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比較重視ESG投資,我們也在內部把它叫做可持續投資,有差別也有重疊的地方?!敝祀h說,中資企業在海外經營,面臨著雙重的壓力。一方面中國有自己雙碳的目標,2060年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求我們向ESG和可持續投資方向努力;另外一個外部壓力是投融資活動當中,很多國際上的合作伙伴在項目合作過程中,一直在咨詢可持續投資和ESG投資的框架和政策,以及如何具體執行。
“E”方面,大家都做得比較多,絲路基金去年在董事會下設了可持續投資委員會,負責制定公司的ESG投資相關的政策。同時,一直在跟蹤關于國際上ESG可持續投資的標準,力圖第一時間借鑒國際經驗,把ESG投資實踐融入日常經營中。
“S”這個維度,不光要做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融資,而且要多做“一帶一路”沿線小而美的惠民生投資,這個惠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點類似于普惠金,因為金額不是特別大,跟“S”這個維度聯系得比較緊密。比如,絲路基金和沙特建立了一個新能源的平臺,主要投資于風電、光伏和光熱的項目,初步測算基本上能減掉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約1.1億噸,這是綠色絲綢之路的建設。
“絲路基金剛剛起步,要做的工作較多,還需要繼續借鑒國際的先進經驗,更好地把ESG的理念融入到今后的投資活動當中?!?/p>
論壇焦點聚焦至ESG標準、評級時,朱雋這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企業評級信息來源通常有三個渠道,一個是靠企業自主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不多的話,信息來源往往是不夠的;再一個是評級公司發放的ESG問卷,但是企業是否作答以及作答質量直接影響信源;第三個渠道是從新聞媒體和一些研究報告里抓取信息。所以,從信息來源來看,似乎ESG評級是剛剛走上發展的道路,回顧國際知名的評級公司,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得到了市場認可。
談及中國本土評級公司如何得到國際社會認可,朱雋認為,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將ESG的理念深入社會各個階層,這尤其需要企業以及監管層面的努力,“這可能一個比較長的過程?!?/p>關鍵詞: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 ESG